专栏访问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访问
张喜文奉献能源
2015年09月21日           
  张喜文慨然受命项目长后,发现自己满腔热情却使不上劲,那个令人振奋的200万吨石化项目蓝图依然悬在空中,让他寝食不安。
  这时候,张喜文性格中那种执著和经久不息的热情发挥了作用,他知道怎样在困境中从有力量、有智慧的人那里得到帮助、得到启发。
  高人指点
  1995年夏天,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一位副主任到当时仍在甘肃庆阳的长庆油田机关调研,途中在距离咸阳机场不远的长庆石化宾馆稍作停顿。
  “他来我们宾馆休息,我去看望他。”这位副主任的名字张喜文已经记不起,但对当时交谈的情景虽然时隔8年却仍然记忆犹新。“聊着聊着我就讲这件事。长庆油田自己有原油,而且在不断增产,同时咸阳厂扩建配套的水、电、汽、运输等条件具备,这么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我们反而搞不成?我们有想法。我认为你们研究提出的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对我们不公平、不合理。”
  停了一下,张喜文笑着问记者,“你知道他咋回答的?”记者摇头。
  “他说,‘这种事情不要等谁给你批。第一你有资源也就是原油,第二你有市场,你的产品能卖出去,第三你有资金,能盈利。三个条件具备就可以干,存在就是合理的。等你干成了,自然就合法了。’”一席话,让困顿中的张喜文茅塞顿开。
  不久,长庆油田召开局务会,讨论油田“九五”发展规划,当讨论到长庆石化200万吨项目时,大家都感到难度很大,下不了决心。可是张喜文的汇报发言却使大家的困惑烟消云散。“我在会上强调了国务院研究室那位副主任是怎么跟我说的,又讲了我到中石油总部去的时候炼化局几个老局长是怎么殷切期望我们的。我这一讲,几个重量级领导敏锐地觉察到项目启动的时机已到,纷纷点头肯定,会场形势立即反转过来,大家都不反对了。”油田主要领导当场拍板,立下誓言:“这个项目立刻干!哪怕我们把所有的项目压着也要保这个项目。其它项目今天放一放以后还可以干,但这个项目一旦错过不会再来,长庆油田也就失去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
  另外一个好消息也从中石油总部传来,在张喜文多次奔走呼号,反复保证之下,起先认为是“钓鱼项目”的专家也终于在这个项目上签了字。
  从此,经过艰难争取的长庆石化200万吨技改项目终于正式拉开大建设序幕。
  投资精打细算
  虽然有着16亿元的项目预算,但作为项目长的张喜文处处精打细算,总是把钱用在刀刃上。
  “我们同时做几套方案,然后反复比较它,最终优化出一套最适合操作使用又投入少的方案来。”他举例说,工厂区有一块空地设计为绿地,负责这个项目的部门通过招标议标最后选择了一家企业提供的80多万元绿化方案。随后方案送张喜文的手中等待最后报批。“我一看,第一感觉就是费用太高。再仔细分析它的费用构成,发现方案中草坪多、名贵树木多。我考虑到这块绿地在工厂的后面,平常去的人也不多,没有必要种太好的树,主要是起到绿化、装点的作用。所以我建议在这块绿地上多种些普通的树,少种草。这样对方案反复做了5次修改,最后这块绿地的投资只花了10多万元。”
  不过,张喜文的节约并非没有原则,用他的话说,“该减的地方咱们减下来,该增加的地方一定把它增上去。”比如油罐区的设计方案,按照规定每两个小时计量一次油罐区的液位,如果计量不准确,油罐内的油万一溢出来或者抽空容易酿成安全事故或损坏油泵。但原设计方案做得档次很低,油罐有20米高,职工如果每两个小时爬上去人工测量一次,劳动强度大,而且方案中的测量设备也不够精确。张喜文就跟设计部门商量,最后改成雷达液位计。我们采用的是国外引进的雷达液位计,这是国际上最先进的雷达计量设备,测位精度在2毫米以内。”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作为掌握16亿元项目的指挥部,就设在施工工地现场一排简易的小平房中。“这间房子里坐着1个项目长、3个副项目长,还有一个通讯员,5个人挤在一起办公。就在这简陋的指挥中心里,我们搞完了16亿元的项目。”张喜文淡淡的言语中分明透着创业者的自豪。
  在张喜文的精打细算下,200万吨扩建项目实际投资只用了12.2亿元,比初步设计概算投资16亿元节约了3.8亿元,在行业内引起轰动,一时传为美谈。
  责任工程师制
  “过去工程建设往往买设备的是一批人,基建安装的是另一批人,使用设备的又是不同的人,前后三个环节由不同的人构成,彼此分割,前面环节并不能对最后一个环节真正负责。我们的责任工程师犹如一根线,把这三个环节串在一起,他既参与购买设备,与供货厂家谈合同、谈技术要求,进行选择,又参加安装、调试,最后使用、管理的还是他,对质量终身负责。”张喜文说。
  据介绍,长庆石化在设备选择上坚持国内能够满足的,就找国内一流的企业制造或施工;国内一时满足不了的关键设备则全部从国外引进。“我们买的都是好东西。像济南炼油厂的唐总,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在参观了我们设备时曾经感叹‘这么多东西,有好些我从来没见过’。”谈起长庆石化的设备,就像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谈到他的部队装备一样,张喜文显得很骄傲。
  更让人赞叹的是,张喜文和他率领的项目部创造了当时我国石化工程同类装置建设新纪录:280万吨/年常压装置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6个月零8天,80万吨/年催化装置只用了13个半月。随后,一系列荣誉从北京接踵而至,长庆石化沉浸在喜庆的海洋中:常压及航煤精制装置获得中石油集团公司优质工程银质奖;催化重整和柴油加氢精制联合装置获中石油集团公司优质工程金奖,并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银质奖。
  再造500万吨规模
  200万吨石化装置投产后,长庆石化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一下子成为近几年咸阳市纳税大户。它不仅为三秦大地提供数量可观的汽油、柴油,还为不远处位于咸阳的西安机场提供优质的航空煤油。
  不过,在巨大的成绩和荣誉面前,张喜文没有陶醉。他清醒地意识到,面对世界炼油企业不断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的趋势,长庆石化200万吨的规模仍然太小,而且产品也显得单一,影响了企业整体竞争力。2001年,长庆石化从长庆油田上划给中石油股份公司直接管理,此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中石油把长庆石化直接收归旗下,实际上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一方面看中长庆石化良好的原料供应、市场、管理、生产综合基础;另一方面也显出中石油重新优化西部地区炼油产业布局的前奏。
  果不其然,没有多久,中石油正式作出决定:加快长庆石化发展,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大型炼油厂,为中石油其它化工项目提供更多的原料,以积极姿态参与西部大开发。2004年4月7日,中石油高层一槌定音: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其中包括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和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异地改造;新建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4万吨/年制氢装置和0.3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及配套的储运系统和公用工程。工程规划占地11.33万平方米,总投资15.78亿元。
  机会就这样与张喜文不期而至,只是这一次与1995年艰难争取的项目相比来得太快,使人始料未及。张喜文的心中充满了愉悦。
  细节之美
  张喜文再度披挂上阵,担任500万吨技改项目的项目长,迅速成立了由33位工艺、设备、土建等各专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组。项目组严把“质量、工期、安全、投资”4个关键环节,制定了《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23项制度36个分项规定,实行全过程计划控制。
  一个浩大的工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靠的是每一个细小到节点的控制。关键节点的延迟或差错,将导致整个项目总工期的延期或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张喜文十分注重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细节之美,不断在细算、细分、细化上下功夫。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了“23点59分控制”和“86400秒调度”的管理方法。“‘23点59分控制’就是把每项工程的进度节点控制到每天的零时前,时间的绝对性带来了工期的紧迫感。而‘86400秒调度’则是将一天24小时时间进行细分,计算单位划分的越细小,安排工作进度时则越准确,可以真正做到惜时如金、争分夺秒。”张喜文说。
  工程微分理论的提出则是长庆石化人将细节之美不断向极致发展。“再复杂的曲线,微分后就会变成直线段,复杂的问题就会简单化。”公司借鉴电脑的菜单式管理模式,把复杂的改扩建项目、责任进行多重分解,形成根目录下套子目录,子目录下继续包括子子目录,最终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位员工的肩膀上。
  “工程微分理论可以有效缓解我们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让人人发挥作用。尽管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通过微分理论,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了这一宏伟的改扩建工作中,都感受到了事业的自豪,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张喜文颇有感慨。
  多项新纪录
  500万吨炼制改扩建项目,产生了多项石油行业新纪录。
  一般情况下,同规模的常减压装置建设周期至少为1年,催化装置至少需要18个月左右。但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使长庆石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潜能,在中油一建公司和中油六建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0个月时间就完成建设施工任务,创造了“长庆石化速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项目组进度要求,中油六建公司在25天内调集400名精兵强将,冒着风雨将原来65米高的单管火炬拆除,重新建造起一座高100米的双管火炬,干完了平常需要100多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又是一项全国纪录。
  从常压装置进油到催化装置产品合格,仅用了6天。催化装置的投产,在24小时内完成了从加催化剂到投运主风机组烟机的全部开工程序,创造了同类装置开工的最好水平。UOP公司的一位专家在长庆石化公司访问时称赞这是一项世界新记录。
  在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上,项目组成功应用中国石油大学的一项科研成果,成为国内运行的最大一套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
  2005年8月22日,是新落成的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投料试车的日子。晨曦中,参与装置投运的操作人员、机电仪等专业技术人员、保运人员早早来到现场,对装置进行最后检查。人们发现,中控室门前铺上了鲜艳的红地毯。张喜文说,“这条地毯就是检验场,投产工作组织得是否科学,安全无事故,设备有无泄漏,场地有无污染,开工时看看地毯就一目了然。”
  据一位专家介绍,炼油装置部件成千上万,系统纷繁复杂,在新装置开工中,操作人员被泄漏的油污、催化剂喷得劈头盖脸并不少见。然而,这一次依然是个精品工程:两套装置开工后,红地毯依然鲜艳,上面没有一滴油。
  新装置建成投产成功,使长庆石化一跃成为西部拥有第二套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炼化企业,奋力跻入中国石油行业较大型炼油厂行列中,同时也成为咸阳市第一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
  扁平网络化管理
  优秀的企业家除了在市场竞争中叱咤风云,又都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张喜文亦然。
  张喜文从1984年开始长期担任炼油企业的厂长、总经理,20多年来积累下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还多次赴国外培训考察,又使他得以更宽阔的视野汲取和提炼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在长庆石化进行管理工作的创新。
  和我国其它大型国有企业一样,长庆石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一直采用的是传统型的以车间管理为主的职能型模式。经过“九五”期间技术改造,长庆石化炼油产能达到200万吨规模,企业生产经营蒸蒸日上。但张喜文和管理层却感到,企业管理工作愈来愈难做,矛盾难以消除。由此,张喜文开始了对创建扁平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2001年5月长庆石化上划中石油后,新的形势让他们意识到,要适应国内国际炼油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除了依靠科技创新,同时还要进行管理创新。道理很简单,管理也是竞争力。此时,将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组织结构由理论探索转变为实际操作已经刻不容缓。
  在张喜文和他的管理团队带领下,长庆石化在技术、效益管理上都在向国际水平看齐,隐隐然已有国际企业的雏形。近年来,国际上石油化工巨头大力打造“绿色工业”的概念,在更好地利用石油资源的同时保护环境。长庆石化作为一家本身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的污染企业,它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怎样的?也和它的技术、管理、效益一样,站在国际石油巨头同样的荣誉席上吗?
  环保典范
  张喜文告诉记者,“中央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具体到长庆石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社会和人的健康的最大保护。”
  10多年来,张喜文在带领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在员工中牢牢树立大环境意识,“诚信环保、创造和谐、当好向社会负责任的中国石油人”。长庆石化在“九五”期间实施的技术改造中,投资1.03亿元建设了含硫污水汽提装置、污水处理场等设施,被陕西省领导称赞为环保“三同时”的典型。公司现有环保工作人员85人,占员工总数的12.11%。长庆石化对环保的重视从中可见一斑。
  环保人员从源头抓起,对生产装置各个污水排放点进行监控、考核,减少污水含油;加强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净化水率考核,降低酸性水含硫、含氨浓度。多年来,污水处理率保持100%,污水外排合格率始终保持100%,锅炉大气等污染物排放始终达到国家一、二类标准。
  2003年,在陕西省开展的“绿色示范工程”活动中,长庆石化及生活小区成为全省惟一一家荣获“绿色企业”和“绿色社区”称号的单位。近年来,长庆石化又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HSE/OHS体系认证,以标准规范化的工作推进清洁文明生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04年长庆石化就率先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公司与社会和谐、企业内部安定和谐”的企业发展观,当年7月14日,《中国石油报》还重点报道了长庆石化这“三个和谐”的企业文化。“在长庆石化的企业文化中,‘清’、‘新’、‘实’、‘佳’是主要的四个方面,而最核心的一个内容是‘清’。‘清’彰显了生机和活力,也是绿色的概念。”张喜文拿着一张印有长庆石化企业文化的彩色纸向记者逐条解读,并告诉记者,里面每一条都是他写的,后来又逐字逐条推敲修改,还征求了员工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提出实现‘三个和谐’,就是要打造绿色石化企业。”
  在记者核稿的过程中又获悉,11月19日,长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张喜文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德高望重的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创始人袁宝华手中接过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的奖牌,这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奖项。
  <张喜文档案>
  张喜文,男,汉族,1954年11月出生,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原华东石油学院)炼制系和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石油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在石油行业有逾30年的工作经验。历任长庆油田马家滩炼油厂厂长、马岭炼油厂厂长、长庆炼油化工总厂原咸阳长庆石油助剂厂厂长、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现任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1998年被评选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劳动模范,1999年获陕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第十届人大代表,2005年获《中国环境报》理事会“年度环保人物”。
上一条下一条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