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益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公益
谁是英美顶尖名校中最与别不同的一所?
2015年11月09日           
  犹记得四年前,香港某大学校长跟我说:“你所报读的众多英美顶尖名校中,有一所是与别不同的。”“您是否想说普林斯顿大学?”“正是。”
  座落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恬静而优美的贵族小镇的普林斯顿大学和高等研究院,曾是爱因斯坦沉思相对论之所,爱德华-维腾创立超弦理论之地,亦是杨振宁、李政道钻研宇称不守恒之处。三百五十年未解的费马大定理在此获证;改变整个时代的储存程序型计算机在此诞生。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奬历届54位得奖者中,有39位曾在此任职……
  但普林斯顿真正超凡脱俗和令我神往的地方,并不在于它作为二战后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而在于其人文精神与办学理念。
  尊重知识 以人为本
  一所学府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可以体现在它对每一位学生的重视。普林斯顿的人均资金乃是全球第一,也是首间提供“无贷款”学费资助的大学,让来自任何背景的学生都可享有丰裕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它尤其注重本科生教育,即使是一年级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最顶尖的教授;我便有幸得到当今数学泰斗约翰。康威(John Conway)教授的指导。在保留严谨学风的同时,普林斯顿更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素养,是唯一一所要求本科生毕业须完成两篇研究论文的大学。凡此种种,不但使普林斯顿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过去15年的大学排名中,有13年名列第一,更使校友十分热爱母校,成为校友捐献率最高的大学。
  普林斯顿拥有的不单是对学生的关怀,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爱惜。看过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的朋友,想必对旷世奇才约翰。拿殊(John Nash)精神分裂的情景印象深刻。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大爱,普林斯顿不可能主动收容一个精神病人数十载,让他每日在校园内疯疯癫癫地游荡,每晚在数学系黑板上写满声称是“来自外星的信息”,更不可能年复一年地推荐他拿诺贝尔奖。拿殊教授当年得悉我将报读普林斯顿之后,沉默了一会,然后缓慢地吐出了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话:“普林斯顿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就在那一剎那,我仿佛在他神秘的眼睛中看到一丝悸动,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甚么。美丽心灵的苏醒,真的仅仅是一场奇迹吗?
  难怪马克。吐温也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普林斯顿就像天堂一样──其实比天堂更好,因为不用为天堂的事情操心。”
  生活在普林斯顿大学这个世外桃源内,实在很难想象仅仅二十分钟车程外的地方,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当闸门在我背后关上的一刻,我似乎体验到眼前这些人失去自由的感觉。我知道他们有的是杀人犯、有的是强奸犯、有的是械劫重犯。但我跟他们共处一室,却丝毫不感到害怕。因为在他们的眼睛中,我看到的不是穷凶极恶的目光,而是对知识的渴求、对改过自新的希望。他们大多幼年缀学,连基本的语文和算术常识都没有,结果出狱后找不到工作,于是不久又犯案入狱,犹如地狱之轮回。教育或许是唯一可以令他们重获真正自由和新生的方法。所以,有时被指“不懂民间疾苦”的我也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普林斯顿的这个义工计划。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学生E君。第一次留意到他,是因为他制作了一条密密麻麻的数线,然后用“数格仔”的方法计算16–(–9),令我十分震惊。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渐渐进步。收到第一次公开试成绩表,他差一题便合格。他告诉我,他不会做的选择题一律漏空,坚持不猜答案(猜错不倒扣分)。我忙问其故,他居然正气凛然地回答:“我希望我的分数代表我的实力,而不是代表我的运气。”我不禁为之动容。接下来的日子,他更加进步神速,我更开始教他奥数。结果,他在第二次考试中成绩突飞猛进,终于用他曾经沾满鲜血、也曾经沾满汗水的双手考取高中文凭,同时刑满出狱。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上善若水 超然独立
  普林斯顿的大爱精神,不仅展现在象牙塔中的天堂,更展现在尘世中的地狱。这种捍卫人性尊严的价值观,不仅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还承载在一代又一代从这里走出的人身上:麦迪逊总统的《美国宪法》、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肯尼迪总统“我是柏林人”的疾呼,尽皆西方理想主义之典范。
  最后我还想说,普林斯顿大学就像我的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一样,是一所低调的学府:不张扬、不做作、不惊天动地、不哗众取宠,就如老子所言的“上善若水”、庄子笔下的“大爱无痕”、杜甫诗云“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同时,普林斯顿秉持至纯至真、超然独立的原则,坚决不开设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微博],这跟香港社会的潮流追求完全不同。或许正因如此,这所誉满全美的学府,在香港的名气似乎不及哈佛、耶鲁、史丹福、麻省理工学院等我同样尊重的大学般响亮。不少人听说我不去后几者而去普林斯顿,均大感诧异。更甚者,有同学曾兴高采烈地宣布自己将入读普林斯顿,竟然换来一番安慰之辞。啼笑之绝,莫过于斯。


                                                                      (转自大公报)
上一条下一条返回列表